新闻详细
NEWS DETAILS
科交会是机遇 企业要精准对接唱好戏
- 发布时间:2017-06-22
- 访问量:0
科交会是机遇 企业要精准对接唱好戏
“以前,企业依据产业发展需要主动到高校寻找科技成果,但全国高校众多,同类科研成果各有千秋,企业难以大规模走访高校,做科研成果的对比,做出最优选择,现在机会来了。”近日,惠州市华阳集团副总裁、华阳通用董事长曾仁武在接受南方报业科交会全媒体报道小组专访时表示,即将在惠州举办的中国科交会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在家门口就可以精准对接,寻找匹配自身需要的科研成果。
作为惠州乃至全国汽车电子巨头企业之一,华阳通用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还与武汉大学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共建(惠州)研究中心。华阳通用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主要涉及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移动音视频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精密电子制造等领域。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进军北斗产业等前沿领域。曾仁武介绍,2016年8月,中国北斗在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的又一新产品——基于北斗卫星的协同精密定位亚米级高精度导航系统,便是华阳通用与高校联合技术攻关的成果之一。得益于产学研等方面的大手笔投入,目前华阳通用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过去3年,该公司研发和“智慧工厂”建设总共投入数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谈科交会▶▷
借助科交会平台精准匹配企业技术需求
南方日报:约300所高校携带近万项科技成果前来科交会展示对接,这样一个盛会对本地企业会带来哪些好处?
曾仁武:惠州组织中国科交会的时机非常好,也很有意义,正是企业转型升级最需要的时候。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企业要转型升级,技术和人才是第一要务。以前,企业到处去高校串门拜访、找科技成果,但并不容易;这次大规模的高校成果集中到惠州展示,对企业来说是送上门的好机会。我们公司将派出一队人马参会,看看有没有符合自身需求的技术,了解高校的最新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更好地精准对接。
政府的台子搭起来了,戏能不能唱好,关键还要看企业。我们不奢望通过两三天的活动就能达成大面积的合作,而是希望通过科交会搭建起来的交流平台,形成高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保持接触沟通。这就像农民的耕耘,政府组织科交会为企业提供选择种子的机会,开花结果需要企业播种、施肥,最终才能有收获。
惠州打造珠三角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有了支撑
南方日报:惠州提出打造珠三角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科交会是惠州一次重要机遇,您怎么看?
曾仁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是惠州的支柱产业,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名气。特别是电子信息行业,科技日新月异,发展非常快,需要应用最新技术成果。很多中小企业对新技术需求较大但储备不足,因而在可持续适应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惑和困难。惠州举办科交会,把高校、研究所的技术成果集中进行展示,可为企业转型升级寻找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更多机会。
总的来看,惠州高校少、科技成果也较少,但企业市场化、产品化的能力较强。通过科交会这一平台,可以弥补惠州科研成果少的短板,把全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引到惠州来,并发挥本地企业产业化能力强的优势,带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惠州打造珠三角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提供很好的支撑。
高校的理论研究做得较好,企业的科技成果相对较少。通过科交会把高校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我国科研人员的成果市场化,推动企业的转型、惠州的发展,带动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
谈产学研合作▶▷
借助高校人才优势突破关键技术
南方日报:华阳通用与哪些高校有过产学研合作,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曾仁武:我们与高校的合作已有10多年,先后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我们会依据规划的市场路线、产品路线、技术路线,在产品关键技术、技术改造、智慧工厂建设等方面提出我们的设想,同时听取高校专家的意见,将需要的结果达成共识,然后双方联合攻关。目前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语音处理、图像处理、高级驾驶辅助、智能化制造设备等技术方面。
一方面,在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为我们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提供很好的机会。我们的工程师和高校专家一起工作,技术理论上有很好的指导,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家会带领硕士生、博士生共同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这些硕士、博士对项目和企业比较了解,企业对他们的能力和个性也比较了解,为我们引进人才提供精准选择的机会。另 一方面,在单个项目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横向了解到高校的研究方向,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方向起到提示作用。
高校和企业可以实现共赢
南方日报:首届中国科交会的主题是“跨越产学鸿沟,携手创新共赢”。您觉得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有哪些瓶颈或薄弱环节?
曾仁武:我们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总的来说很顺利。与高校的合作主要是在原理技术上,不能指望高校科研人员做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产品,因为各自的重点不一样,认知和方向也不同。需要企业在高校提供的平台和技术上进行产品化、市场化,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效益。
我认为,这种瓶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是以科研为主,主攻方向是把原理研究出来,把功能实现出来,而不是以产品服务为主,不会考虑太多成本和制造的可实现性,在进度把控上会出现偏差,需要企业去理解。另一方面,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实力去消化吸收好的科研成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包括功能组合、性能优化、成本优化、可制造性优化等。
高校和企业是可以实现共赢的。高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非常慎重,看重企业的成果转化实力,希望科研成果能够实现产品化、市场化,发挥最大的价值。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消化吸收技术成果,快速提升技术核心能力,抢占市场先机。
谈智造升级▶▷
“走出去、引进来”抢占全球市场
南方日报:华阳通用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多大,将如何运用全球创新资源促进自身发展?
曾仁武: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产品的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与人才引进是工作重点。华阳通用近三年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均在6%以上,达到数亿元。研发投入这么多,既痛苦又欣慰,痛苦的是要花很多钱,欣慰的是有成果出来,为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机会,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华阳通用研发人员较多,虽然增长很快,但与我们的目标还有差距,人才培养和引进难依然是瓶颈。我们正在积极引进高端管理与技术人才,包括高素质外籍人员和在外地设立研发中心,目前已在大连设立软件研发中心。
惠州政府也提供了很多平台,我们每年参加惠货全国行、惠货全球行、云博会等展会活动,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主营业务收入约1/4来自海外。正是由于惠货全球行带来的契机,我们正筹划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重点考虑印度、德国、美国和日本这4个国家。我们希望通过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引进高端人才、掌握先进技术,并掌握国外客户需求、就地开发技术、就近做好服务。在“走出去”和“引进来”过程中,抢占全球高端市场。
打造智造高地是惠州产业高端化需要
南方日报:惠州提出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华阳也正建设“智慧工厂”,这种趋势背后有何必然性?
曾仁武: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是惠州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智造升级是必然,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是在指导工厂更智能化,使企业的效率得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得到更好保证,各种信息更加透明。智慧化的工厂将带动工业升级、人员技能提升,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
2013年,华阳就提出打造“智慧工厂”。这是基于企业发展实际、考虑到长远目标需求而提出的。2016年已启动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项目、MES(制造执行系统)、CRM(客户需求管理)、SRM(供应商管理)项目等,目前正在推进。
接下来,我们将在技术研发、装备升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1—2年的成果转化和产品落地,并强化3—5年的基础创新和技术储备,争取用3—5年建成透明化、数字化、精益高效和作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工厂。
科技创造优质生活
TECHNOLOGY CREATES QUALITY LIFE
新闻搜索
-
华阳集团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
华阳集团微信视频号 扫码访问
整站搜索